第278章 谁说“冷门”就不能火出圈?

后台的灯光昏昏暗暗的,胡逸正翻看着手里的调研报告呢,眉头轻轻皱着。

你知道吗?C国的听众啊,对那种实验性的旋律接受程度能达到82%呢,而且民间音乐节的数量比全球平均水平多出两倍还不止。可是怪就怪在啊,在那些主流的流媒体平台上,几乎就找不到和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作品。

他慢慢地把资料合上了,心里呢,已经有了主意。

“小李。”他一转身就喊了一声。

助理小李立马就从角落里跑过来了,脸上那疲惫啊,都遮不住,“哥,孙女士那边还没谈完事儿呢。”

“不着急。”胡逸的语气稳稳当当的,“我有个新计划。”

小李一下子就愣住了:“不是吧……又来?”

胡逸可没管他这吐槽,直接就朝着录音棚走过去了,边走边说:“咱们得做一首单曲,把C国的民谣结构和现代电子元素融合到一起,就走‘传统 + 实验’这个路线。”

“等等!”小李赶忙跟上,“哥,这种风格也太超前了吧,观众能听得懂吗?再说了,你刚在B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何必再去冒险呢?咱们就应该趁着这个热乎劲儿,在主流市场接着扩大影响力才对啊。”胡逸止住脚步,扭头瞅了小李一眼,问道:“小李啊,你寻思寻思,咱来这儿是为啥呀?”

“那肯定是来推广您的音乐理念呗……”小李话刚说到半截,突然像是反应过来啥似的。

“对喽。”胡逸点了点头,“咱要干的可不是去迎合市场,而是得去引领市场。真正的音乐创新啊,可不是去讨好所有人,而是得找到那些乐意一块儿探索的人。”

小李愣了一下,接着挠了挠脑袋,苦笑着说:“您老是这样,一旦下了决心,谁都没法儿拦住您。”

“那你就帮我联系下本地的制作人,我得找个熟悉C国民谣的编曲师。”胡逸说完,就大步流星地朝着录音棚去了。

打这以后的三天呐,胡逸差不多就泡在录音棚里了。

他自个儿精心挑了一段从C国西南山区来的传统民谣,那旋律啊,悠扬得很,还带着独特的调式特点呢。

然后呢,他用上了系统奖励的“多语言歌词适配器”,把歌词做了跨文化的调整,还加进去一段人工智能生成的电子变奏部分。

这整个编曲的过程啊,既把原曲的民族味道给保留住了,又加进去了很强的未来感。

等到最后一段混音弄完了,胡逸摘下耳机,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小李凑到电脑跟前看屏幕上的波形图,“哟呵,这节奏变 化咋这么大呢?中间那块电子冲击就跟个炮弹似的,直接把传统的段落给轰得稀巴烂了。”

“就得这么干。”胡逸眼神特坚定,“传统可不是拿来供着的,那得是能重新烧起来的火种。”

小李嘴巴张了张,末了还是叹口气说:“行吧,我服你了。那咱现在咋推广啊?平台肯定不会给咱流量的。”

“咱不走那些大众的渠道。”胡逸嘴角轻轻一翘,“咱们去联系那些独立音乐节的主办方,一家一家地给他们发定制的演出方案,再把今晚在B国音乐节的演出视频当作参考资料一起发过去。”

小李惊讶地叫起来:“你这意思是……要一家一家求人家请咱们去演出?这也太憋屈了吧!”

“主动这事儿啊,就得从别人嘴里把机会抢过来。”胡逸站了起来,眼睛里透着一股犀利劲儿,“得让他们自个儿想请咱们。”

可是呢,现实比想象的要难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