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石高台的盟誓前奏
秦桓公继位后的第三个孟春,雍城的玄石高台迎来了楚国的正式使团。斗章带着楚成王的亲笔盟约,站在刻满血络符的石壁前,身后的三十名水行术修士穿着统一的青色道袍,腰间的水灵珠与秦国修士的煞灵晶产生微妙共鸣 —— 这是双方秘密合作三年后的首次公开会面,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警惕交织的气息。
“楚地的《江灵经》有云:‘江河同源,终汇于海。’” 斗章展开盟约帛书,楚国特有的蚕丝帛上,朱红色的江神誓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水光,“秦晋为西陲灵脉争雄,楚晋为中原霸权相斗,何不效仿江河,共汇一处?”
秦桓公的指尖划过盟约上的 “三分晋地” 条款,青铜剑鞘上的烛龙鳞甲在玄石反射下泛出金光。这位刚满二十的君主继承了秦共公的坚韧,却多了几分纵横捭阖的锐气,他身后的潜龙卫已扩充至八千,其中三百名修士能熟练施展 “秦楚破阵术”,腰间同时佩戴着血络符与水行纹玉佩。
“盟约可依,但需增一条。” 秦桓公的声音在高台上回荡,目光扫过楚使身后的水行术修士,“楚需派大夫常驻雍城,与我秦的赵鞅共同执掌‘联军帅帐’,任何军事行动需双方同时点头方可执行。”
斗章的眉头微蹙。楚国本想通过联盟掌控西陲战事,秦桓公的提议显然是在提防背盟。但当他看到高台下排列整齐的潜龙卫 —— 这些修士的血窍在阳光下呈现出稳定的太极旋,明显已突破血契约束,终于明白秦国早已不是需要依附楚国的弱国。
“可。” 斗章咬破指尖,将血滴在盟约的 “监军” 条款上,“成王已选定芈真修士之兄芈戎为常驻大夫,他的‘玄冰煞’术能冻结晋地的聚灵阵,与贵国的血爆术堪称绝配。”
此时的高台之下,西戎八部的首领已等候多时。义渠部的狼骑兵牵着幽冥狼列阵,赤砂部的地行修士在玄石周围布设 “血狼联防阵”,雪妖部的冰蚕丝织成的天幕覆盖整个广场,将晋地可能的灵气探测隔绝在外 —— 这是秦桓公特意安排的 “实力展示”,既是震慑楚使,也是向盟友证明秦国的底气。
“赵鞅,取‘混元鼎’来。” 秦桓公的命令让广场安静下来。两名潜龙卫抬着青铜鼎穿过人群,鼎身的纹饰一半是秦国的血络符,一半是楚国的水行纹,底部则刻着西戎的兽灵图,这是用黑风渊的煞灵晶与楚地玄铁混合铸造的盟誓之器。
当斗章将楚地的 “江心神水” 倒入鼎中,秦桓公拔出青铜剑划破掌心,鲜血滴入的瞬间,鼎内突然腾起赤蓝双色火焰 —— 这是血络符与水行术在混元鼎中产生的灵脉共鸣,火焰中浮现出《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 “昆仑之墟” 虚影,象征着西陲与南方灵脉的连接。
“从此刻起,秦楚西戎,灵脉相济,共抗晋人!” 秦桓公举起鼎中的火焰,广场上的秦楚修士同时拔剑,血爆术的赤色与玄冰煞的蓝色交织成巨大的光网,笼罩了整个雍城。
二、联军帅帐的术法融合
雍城的 “联军帅帐” 设在酿酒坊改造的地下工事里,赵鞅与芈戎的案几相对而设,中间的沙盘按比例复刻了晋地的灵脉分布 —— 青岚谷的聚灵塔群用青色琉璃珠标记,黑风渊的煞灵晶矿脉则嵌着黑色玛瑙,最醒目的是贯穿沙盘的红色线条,代表着秦军计划的主攻路线。
“晋军的主力在令狐谷,那里的紫霄阵经过赵武改良,新增了‘灵犀角’核心,防御范围扩大至五十里。” 赵鞅用狼毫笔在沙盘上圈出重点,笔杆里的煞灵晶粉末随着手势落在青岚谷的位置,“按魏寿提供的情报,阵眼的防御由灵犀卫的精锐负责,清玄剑队的数量比三年前翻倍。”
芈戎的手指在沙盘边缘滑动,指尖凝结的冰珠滴落在令狐谷西侧,那里顿时浮现出蓝色的水流纹路:“楚地的《水战策》记载,西侧的渭水支流与玄龟灵脉相通,我的玄冰煞术可顺流而下,冻结紫霄阵的灵气管道,只是需要潜龙卫配合,在谷口布下血络阵阻断援军。”
帅帐的另一侧,嬴桀与楚国的水行术修士正在调试新造的 “混元弩”。这种融合了煞灵晶箭头与水行符尾翼的武器,射出的弩箭能在击中目标后同时引爆血气与寒冰,在测试中轻松穿透了仿制的清灵甲。
“第一批两千具已入库。” 嬴桀的手掌按在弩身的血络符上,赤色光芒沿着弩臂的水行纹流转,“足够装备联军的先锋营,只是楚地提供的玄铁还需再运三千斤,否则无法完成后续制作。”
芈戎立刻提笔写下调令,盖印时特意让赵鞅过目:“三日内,楚国会通过商道将玄铁运至黑风渊,由赤木的兽灵队接应,他们的幽冥狼能避开晋人的巡逻。”
合作并非一帆风顺。秦楚修士的术法理念时常冲突 —— 秦国修士习惯以血窍强行突破,楚国修士则擅长以水行术迂回渗透。在一次演练秦楚联防阵时,双方因布阵顺序爆发争执,最终竟演变成小规模械斗,打碎了帅帐的三足鼎。
小主,
“这就是设立监军的意义。” 秦桓公在调解时并未动怒,反而让双方修士互换兵器演练,“嬴桀,你用楚人的玄冰剑;芈戎,你试试秦国的血爆锤。三日后来帅帐汇报心得。”
三日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嬴桀的血爆锤法融入水行术的柔韧,威力提升三成;芈戎的玄冰剑则因吸收煞气变得更加锋利。这次意外的融合催生了 “兵器互换制”—— 联军修士每月需轮换使用对方的武器,在磨合中寻找术法的最优解。
“晋人的聚灵阵最怕的不是蛮力,也不是柔术,而是两者的突然转换。” 赵鞅在总结时说,他的案头堆满了双方修士的演练记录,其中用朱砂标注的 “变阵时机” 已积累出厚厚的一本,“这将是我们破紫霄阵的关键。”
三、西戎草原的联军演练
黑风渊西侧的草原成了联军的演武场。秦桓公与赶来观礼的西戎八部首领坐在高台上,看着八千潜龙卫与五千楚国水行术修士、三万西戎狼骑兵组成的 “三才阵”—— 这种按天、地、人排列的大阵,将秦国的血络符、楚国的水行术、西戎的兽灵术完美融合,是《奇门遁甲》“开休生” 三门的实战应用。
“天阵用楚人的水行术布云遮日,干扰晋军的望气术;地阵用西戎的地行术挖掘陷阱,配合秦国的血爆符;人阵则由三国精锐组成冲击箭头。” 赵鞅向首领们讲解,他的狼毫笔在空中划出阵图,与草原上的实际阵型丝毫不差。
义渠部首领的青铜刀指向阵眼:“那里的气煞转换器为何要用楚人的水灵珠?我西戎的煞灵晶纯度更高。”
秦桓公笑着指向阵眼的芈戎:让首领亲自演示便知。”
芈戎的玄冰煞术在阵眼爆发,水灵珠与周围的煞灵晶产生共鸣,原本狂暴的煞气突然变得温顺,顺着水行术的纹路在阵中流转,滋养着西戎狼骑兵的血窍。三万幽冥狼同时长嚎,狼耳上的血络符亮起,与空中的水行云气形成呼应。
“看到了吗?” 秦桓公的声音带着自信,“煞灵晶主攻,水灵珠主守,缺一不可。就像西戎的狼骑兵冲锋时,需要秦楚的远程术法掩护,方能无往不利。”
演练的高潮是模拟攻击紫霄阵。嬴桀带领先锋营以血爆术炸开外围防御,芈戎的水行术随即冻结缺口,防止晋军修复;西戎的狼骑兵从两侧迂回,用兽灵术干扰灵犀卫的清心诀;赵鞅则在后方用 “血络共生术” 连接所有修士的血窍,形成覆盖十里的防御网。
“这种阵法的破绽在西北角。” 观战的魏寿突然开口,这位已成为联军参谋的前晋人修士指着阵型的薄弱处,“那里的水行术与血络符衔接不够紧密,若晋军从这里突袭,可能会撕开缺口。”
秦桓公当即下令调整。芈戎的弟弟芈月 —— 一位年仅十六的水行术天才,提出用 “冰蚕丝血络” 连接两种术法,这种混合了雪妖部蚕丝与秦国血窍之力的丝线,能在煞气环境中保持韧性,完美填补了缺口。
“记下来,这是‘麻隧阵’的第七种变招。” 赵鞅在羊皮卷上快速记录,他的笔尖蘸着混元鼎中的灵脉泉水,写下的字迹会自动融入阵型推演图,“晋军若在麻隧设伏,我们就用这招破解。”
演练结束时,草原上的三才阵突然变换成巨大的 “秦楚西戎” 四字,每个字都由不同阵营的修士组成,血络符、水行纹、兽灵图在夕阳下交织成壮丽的画卷。秦桓公知道,这种表面的和谐需要持续的磨合,但至少此刻,联军的气势已足以震慑晋地。
四、晋地裂隙的情报网
赵鞅与芈戎共同执掌的 “情报阁” 成了联军的千里眼。这个隐藏在雍城酿酒坊下的机构,汇聚了来自三国的线人报告:秦国的潜龙卫渗透晋地灵脉矿场,楚国的商队刺探中原动向,西戎的牧民则监视着晋军与绵诸部的联络。
“赵武在麻隧谷修建了新的聚灵塔,高度是青岚谷的两倍。” 魏寿展开最新绘制的图纸,塔尖的灵犀角闪烁着异样的红光,“按《仙门密录》记载,这种‘血灵犀角’是用修士精血喂养的,能强行抽取百里内的灵脉本源。”
芈戎的指尖凝结出冰珠,在图纸上标出塔基的位置:“这里的地基有问题,土壤中的水灵含量异常,说明他们偷工减料,用普通石头冒充玄黄石。”
情报阁的墙壁上,悬挂着晋军将领的详细档案。赵武的画像旁标注着 “清心诀第九重,善用紫霄阵的灵气反弹”;灵犀卫统领的条目写着 “畏惧煞气,每次作战需三名清灵士护持”;甚至连晋侯的宠妃喜好都有记录 —— 这位妃子的兄长在聚灵塔任职,曾向潜龙卫的线人泄露过塔内防御图。
“最有价值的线人是晋地的栾氏。” 赵鞅指着地图上的曲沃城,那里是反对赵武的贵族聚集地,“栾书大夫已同意在联军进攻时,打开城门作为内应,条件是保住栾氏的灵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芈戎却敲响警钟:“晋人素来擅长‘假降计’,需派专人核实栾氏的诚意。我提议让芈真修士潜入曲沃,她的水行术能在晋人不知不觉中种下‘探灵草’,若栾氏有异动,草叶会变成黑色。”
潜入行动在月圆之夜进行。芈真带着三名秦国潜龙卫,伪装成晋地修士,用 “水行隐踪术” 避开灵犀卫的巡逻,在栾府的花园种下探灵草。当她的指尖触碰到栾书书房的聚灵幡时,突然察觉到异样 —— 幡面的灵气波动与赵武的紫霄阵核心完全一致。
“有诈!” 芈真在撤离时发出水煞信号,探灵草在她身后迅速变黑。栾府的侍卫突然冲出,他们的清心诀明显经过特殊训练,竟能短暂压制水行术,若非潜龙卫的血爆术掩护,芈真几乎无法脱身。
逃回雍城时,她的左臂已被清玄剑划伤,伤口的青色灵气不断侵蚀血窍:“栾书是赵武的诱饵,他们想引我们进攻曲沃,再用紫霄阵围歼联军主力!”
这次失败让联军更加谨慎。赵鞅重新筛选线人,将晋地贵族的情报可信度分为三级,只有魏寿等已牺牲家人的线人提供的情报,才能作为作战依据。秦桓公则下令加强对联军内部的审查,防止晋人的奸细混入。
“情报战与阵法战同样重要。” 秦桓公在帅帐中说,他的青铜剑斩断栾书的假降信,“赵武想让我们疑神疑鬼,我们就偏要让他的奸计落空。传令下去,按原计划准备进攻麻隧,只是路线需重新规划。”
五、麻隧之战的战前布局
秦桓公继位后的第五年,联军终于确定了进攻方案 —— 目标直指晋地的麻隧谷,那里是连接青岚谷与令狐谷的枢纽,赵武在此布下了五万晋军,号称 “西陲不可破” 的防线。
“麻隧谷的两侧是悬崖,中间的通道宽仅五丈,正好适合晋军的紫霄阵发挥。” 赵鞅在沙盘上划出箭头,从三个方向指向谷口,“正面由秦军的潜龙卫强攻,吸引晋军主力;西侧由楚军的水行术修士顺流而下,破坏灵犀角;东侧由西戎的狼骑兵负责警戒,防止晋军从后方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