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麻隧之战遭惨败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2892 字 18天前

麻隧之战的第二天清晨,谷中堆满了联军的尸体。秦军的灵纹甲与楚军的水行袍、西戎的兽皮甲杂乱地堆叠在一起,血络符与水行纹、兽灵图在紫霄阵的青光中逐渐褪色,最终化为灰烬被风吹散。

晋军的清点结果触目惊心:秦军损失修士七千三百人,其中突破第七重血窍的高阶修士三百二十七人;楚军背盟后仍损失一千五百人,多为被晋军 "清理" 的知情者;西戎八部联军几乎全军覆没,仅义渠部的五十名狼骑兵逃脱。

紫霄阵眼的聚灵塔前,赵武正在举行 "灵脉献祭"。七座塔的基座上,绑着幸存的秦军修士,他们的血窍被聚灵幡强行牵引,灵脉本源顺着塔身注入晋地 —— 盘龙灵脉的支流在献祭中发出痛苦的呜咽,雍城方向的灵气感应变得极其微弱。

"把秦桓公的烛龙鳞甲碎片挂在青岚谷的聚灵塔上。" 赵武的声音冷酷,他手中把玩着从秦桓公亲卫身上搜出的《混元血窍总纲》,书页在青光中自动翻到最后一页,"告诉天下,谁敢挑战晋地的灵脉霸权,就是这个下场。"

空桑泽的水面已恢复平静,却泛着诡异的紫色。饕餮噬灵纹在阵法结束后并未消失,反而渗入泽底的土壤,这片曾经的战场从此成为西陲的禁地 —— 任何踏入的生灵,血窍都会被缓慢吞噬,化作泽中扭曲草木的养料。

八、雍城的绝望警钟

秦桓公突围的消息在三日后传回雍城。当满身血污的赵鞅带着四十余名残兵出现在玄石高台时,守城主事李默手中的龟甲突然炸裂 —— 这是《周易》记载的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之兆,预示着国家灵脉根基的动摇。

"启动地脉闭锁!" 李默的声音颤抖,他按秦桓公的嘱托,下令炸毁连接雍城与外界的所有灵脉支流。破辱堂的老修士们含泪启动机关,黑风渊的地行修士引爆了最深层的矿脉,巨大的塌方形成天然屏障,暂时阻挡了晋军的追击。

雍城的灵脉井在此时彻底干涸。井底的血络符失去灵气支撑,纷纷剥落,露出下面苍白的岩石 —— 这是盘龙灵脉本源受损的征兆。城西的禁魔营突然传来骚动,中煞发狂的修士数量一夜之间翻倍,破辱堂不得不下令关闭营门,任由里面的同胞在痛苦中消亡。

潜龙卫的名册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沉重。赵鞅用颤抖的手指划去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嬴桀、赤木、魏寿... 这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只剩冰冷的墨迹。最年轻的名字是嬴禾 —— 那个十二岁就会用秦晋谷种子摆血络符的少年,在空桑泽的饕餮阵中,用最后的力气点燃了血灵饼,为突围的同伴照亮了方向。

"我们还有多少力量?" 李默的目光落在幸存修士的名单上,上面的名字不足三千,其中能作战的不到一半,"黑风渊的煞灵晶矿被晋军占领,青岚谷的血麦田彻底焚毁,连西戎的幽冥狼都损失殆尽..."

赵鞅没有回答,只是将麻隧之战的残图铺在案上。图中用朱砂标出的秦军防线,已被晋军的青色箭头彻底覆盖,最刺眼的是楚地水行术修士的撤退路线,像一条毒蛇,缠绕着秦军的尸身蜿蜒前行。

九、元气大伤的伏笔

麻隧之战的惨败为秦国埋下了难以恢复的隐患:

灵脉根基:盘龙灵脉的七条主要支流被紫霄阵污染,其中三条彻底断绝,雍城的灵气浓度降至战前的三成,新修士的血窍开辟成功率暴跌。

术法传承:破辱堂的老修士损失过半,《混元血窍总纲》的后半部随嬴桀战死而失传,年轻修士的修炼陷入停滞。

资源储备:黑风渊的煞灵晶矿、青岚谷的血麦田、西戎的幽冥狼幼崽储备,这些支撑秦军战力的资源几乎全被晋军掠夺或焚毁。

外交孤立:西戎八部因惨败而与秦国产生隔阂,楚国的背盟让中原诸侯不敢再与秦结盟,雍城成了真正的孤城。

秦桓公在黑风渊的临时据点收到了雍城的急报:晋军已占领河西十城,紫霄阵的分支正向雍城推进;破辱堂的地脉闭锁只能支撑半年;最可怕的是,青城派的玄清子已带着灵仙卫进驻青岚谷,开始研究如何彻底净化盘龙灵脉的血窍印记。

"传我命令。" 君主的声音因血窍受损而沙哑,青铜剑的断口在火光下泛着冷光,"所有幸存修士撤回雍城,加固血灵塔防御;赵鞅出使西戎,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必须稳住联盟;李默... 准备焚毁破辱堂的典籍,绝不能让晋人得到血窍术的核心。"

命令下达时,据点外的煞气突然变得更加狂暴。秦桓公走到洞口,望着东方青岚谷的方向,那里的聚灵塔青光冲天,像插在西陲灵脉上的毒刺。他知道,麻隧之战的惨败不是结束,而是秦国漫长苦难的开始 —— 元气大伤的西陲霸主,即将迎来最黑暗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