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的第一站是关中灵田区,这里是惑心丹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清晨的市集上,秦军锐士与法道学子搭建起临时发放台,台上堆满了装着破幻丹的玉盒,盒上贴着“免费解毒,秦法护民”的标签。“父老乡亲们,陛下念大家受惑心毒所苦,特炼此破幻丹,服食后可解烦躁、清心神!”官吏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市集,百姓们半信半疑地排队领取。
住在灵田边的农夫赵老汉是第一批服食者。他近期总觉得头晕烦躁,还因灵渠用水与邻居大吵一架,此刻接过丹丸,犹豫着吞下。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清凉的灵力顺着喉咙流入丹田,瞬间扩散至全身,原本浑浊的识海豁然开朗,之前的莫名烦躁、对秦法的无端质疑如潮水般退去。“清醒了!我彻底清醒了!”赵老汉激动地抓住官吏的手,“我之前怎么会怀疑灵脉分配不公?明明是自家灵田增产了三成!定是那奸商的灵谷有问题!”
类似的场景在秦国各地上演。咸阳城郊的妇人李氏服食丹药后,抱着哭闹的孩子连连道歉:“之前总觉得孩子哭闹是秦法太严招的祸,真是糊涂!多亏了陛下的破幻丹!”乡村的孩童服食后,精神萎靡的症状立刻好转,蹦蹦跳跳地拉着学子的手说:“哥哥,我之前总说秦法不好,是那游医给的丸子搞的鬼!”
为确保全覆盖,送丹队的学子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在陇西山区,学子们顶着寒风徒步百里,将丹药送到独居的老人手中;在巴蜀水乡,他们划着小船,挨家挨户发放,确保水上人家也能服食。韩平所在的送丹队遇到山路塌方,便用“缩地符”缩短距离,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赶路,只为让百姓早日解毒。
“秦法真贴心!免费发丹救我们!”“还是陛下心疼百姓,仙门却用毒丹害我们!”发放过程中,百姓的感激与对仙门的愤怒交织,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意洪流。不少百姓主动提供线索:“我知道哪家粮商卖的灵谷有问题!”“那游医往东边跑了!”这些线索为秦军搜捕仙门弟子提供了巨大帮助。
民心清醒斥恶行
破幻丹的神奇效果让百姓彻底清醒,积压的烦躁化为对仙门的愤怒,一场自发的“讨仙行动”在秦国各地展开。关中灵田区的百姓聚集在曾卖毒灵谷的粮商店铺前,愤怒地砸烂招牌,高喊“驱逐仙门奸细”的口号;咸阳城郊的村民带着官吏,找到了藏匿的惑心丹水源,将污染的水潭彻底填埋,插上“仙门恶行见证”的木牌。
在法道学院的广场上,一场特殊的“控诉会”正在举行。受惑心丹影响最深的百姓代表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我之前总怀疑官吏丈量灵田不公,其实是人家多给了我半亩;我还跟最亲的邻居吵架,就因为他说秦法好——现在想想,真是被毒丹迷了心窍!”台下的百姓感同身受,纷纷响应:“我们要让天下知道仙门的真面目!”“他们见不得我们过好日子,用这种阴招害我们!”
控诉会的内容被“传讯符”传遍全国,配合官府公布的证据——被俘仙门弟子的供词、惑心丹的炼制过程、灰雾灵力的检测报告,百姓们终于明白:之前的烦躁、猜忌、对秦法的质疑,都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仙门的阴谋。“仙门太恶毒了!”“披着正道的外衣,干着邪魔的勾当!”“支持陛下严惩仙门!”的呼声在秦国的城镇乡村回荡。
舆论的转向让仙门潜伏者无处遁形。之前伪装成粮商、货郎、游医的全真派弟子,要么被愤怒的百姓认出举报,要么在秦军的搜捕中落网。在关中某县,一名伪装成游医的弟子试图逃跑,被数百名百姓围堵在山谷中,最终被秦军抓获,百姓们还在他的住处搜出了未用完的惑心丹,人证物证俱在。
“报告大人,已抓获潜伏仙门弟子三十七名,缴获惑心丹三千余枚,彻底肃清了秦国境内的投放点!”秦军密探的奏报送到李斯案前,附带上的还有百姓自发组织的“护法队”名单,仅关中地区就有上万百姓报名,志愿协助秦军巡逻、监测灵谷水源。
李斯看着名单,眼中闪过欣慰:“民心向背,便是法统强弱的试金石。仙门想用惑心丹乱我民心,结果反而让百姓更看清秦法的好、仙门的坏,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将奏报呈给嬴政,建议道:“陛下,民心已稳,但灵脉仍受蜀山派威胁,当趁此机会加固灵脉节点,永绝仙门破坏之念。”
搜捕奸细清余孽
随着百姓的清醒与举报,秦军对仙门潜伏者的搜捕行动势如破竹。李斯制定了“地毯式清剿”策略:在城市,由锐士修士配合地方官吏,逐户排查外来人口,重点盘查粮商、药铺、客栈;在乡村,由“护法队”引导,对近期出现的陌生人、行为反常者进行登记核验;在灵脉节点周边,增派“灵脉锐士营”,用“测灵阵”扫描可疑灵力波动,防止蜀山派弟子潜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搜捕中最关键的工具是“破妄镜”的改良版——这种由法道学院炼制的法器,不仅能检测惑心丹残留,更能识破仙门的“隐灵诀”。锐士修士手持破妄镜在市集巡逻,镜光扫过人群时,若遇到隐灵诀伪装的仙门弟子,镜光便会发出红光预警。在咸阳西市,锐士们用破妄镜一次就识破了三名伪装成商人的全真派弟子,他们身上的仙门灵力在镜光下无所遁形。
对被俘的仙门弟子,秦军采用“攻心为上”的审讯策略。李斯亲自提审为首的全真派弟子,将百姓的控诉、惑心丹的危害、破幻丹的效果一一摆在他面前:“你们自诩正道,却用毒丹害无辜百姓,动摇法统根基,这便是仙门的‘正道’?如今证据确凿,若如实招供蜀山派的计划,或可从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