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收编赵地驯兽师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4108 字 17天前

邯郸城的灵脉在秦军净化下逐渐恢复温润,街巷中的血腥味被淡淡的草木清香取代。太行山脉的余脉延伸至城郊,一处被修整一新的院落外,悬挂着崭新的木牌,上书“兽灵院”三个法家符文大字,符文间流淌着淡淡的金光——这是嬴政为收编赵地驯兽师专门设立的机构。院内,昔日桀骜的驯兽师们正按秦法登记契约妖兽,玄色的“驯兽登记册”上,每一页都盖着灵脉署的朱印,旁边的兽栏里,黑风豹、啼魂鸟等妖兽在驯兽师的引导下安静进食,与城破时的狂乱判若两地。嬴政站在院中的“观兽台”上,看着这一幕,人皇法印在掌心微微发亮,他知道,收服这些掌握妖兽秘术的人才,不仅能清除兽魂隐患,更能为秦法统一天下增添独特的助力。

驯兽师困境与转机

赵地驯兽师的处境在邯郸城破后陷入两难。他们世代以驯养妖兽为生,或为贵族护院,或为农户驱害,掌握着与《山海经》记载的各类妖兽沟通的秘术——能以“兽语符”与黑风豹交流,用“引灵草”安抚啼魂鸟,靠“控鼠术”约束蚀骨鼠。但赵国灭亡后,他们成了秦军眼中的“潜在威胁”:部分驯兽师因参与兽魂作乱被清剿,剩余者则因妖兽失控的恶名而遭百姓排斥,只能躲藏在山林或贫民窟,契约妖兽因缺乏灵脉滋养而日渐虚弱。

“不是我们想作乱,是赵国旧贵族逼的!”在邯郸城郊的“驯兽聚落”,老驯兽师豹老抚摸着瘦骨嶙峋的黑风豹,对年轻弟子们叹息。城破前,赵军将领以他们的家人相胁,逼其释放妖兽拖延秦军,如今事成弃子,他们成了“助纣为虐”的罪人。弟子阿豹愤怒地砸着石头:“秦军不分青红皂白,见驯兽师就抓,再这样下去,我们和妖兽都得饿死!”

转机来自秦军的“区别对待”政策。嬴政在清剿令中特别注明:“未参与兽魂作乱的驯兽师,若主动登记,可免罪,契约妖兽由官府提供灵脉滋养。”这道命令让绝望的驯兽师看到希望。豹老召集聚落的幸存者商议:“秦法虽严,却讲规矩。与其躲藏饿死,不如主动归顺,若能保住妖兽,传承技艺,也算对得起祖宗。”

首批尝试归顺的是几名年轻驯兽师。他们带着体弱的啼魂鸟前往灵脉署登记,忐忑地递交“契约文书”。让他们意外的是,秦军官吏并未为难,反而按文书提供了“灵谷饲料”,还派修士为啼魂鸟注入灵力治病。一名官吏解释:“陛下有令,驯兽术是技艺,非作乱根源,只要守秦法,便可继续从业。”消息传回聚落,更多驯兽师动摇了。

豹老的决定成为关键。他是赵地最有声望的驯兽师,祖上曾为赵武灵王驯养“中山驳兽”,手中的“兽魂杖”能号令太行山脉多数妖兽。他带着最珍贵的契约黑风豹,亲自前往邯郸灵脉署,对主官说:“我愿率所有驯兽师归顺,但求秦法给我们一条活路,给妖兽一个安稳。”灵脉署主官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上报嬴政。

嬴政在邯郸王宫召见豹老。看着这位须发花白却眼神坚毅的老驯兽师,以及他身后温顺伏卧的黑风豹,嬴政开门见山:“朕知你们多是被迫参与作乱,秦法不究既往。但妖兽驯养需按秦法规范,不得再私纵伤人,你能做到吗?”豹老躬身行礼:“只要能保妖兽存活,传续技艺,驯兽师愿受秦法约束。”这次会面,为收编计划定下了基调。

兽灵院设立定规范

“兽灵院”的设立是收编驯兽师的核心举措,其选址在邯郸城郊的废弃皇家猎场,这里曾是赵国贵族驯养珍奇妖兽的地方,灵脉充沛,原有兽栏、观兽台等设施齐全,稍作修整便可使用。嬴政命李斯亲自规划,将兽灵院分为“登记区”“驯养区”“研究区”“惩处区”四大功能区,每个区域都按奇门遁甲“四象阵”布局,既方便管理,又能通过阵法稳定妖兽情绪。

**登记区**是驯兽师入院的第一站,由灵脉署官吏与法家修士联合负责。驯兽师需在此填写《驯兽师登记表》,详细记录姓名、籍贯、师承、契约妖兽种类、数量、能力及过往经历;同时提交“妖兽契约”——这是一种用驯兽师精血与妖兽灵核缔结的文书,可证明所有权。登记完成后,发放“驯兽牌照”,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可驯养凶兽(如黑风豹),乙级驯养灵禽(如啼魂鸟),丙级驯养虫鼠(如蚀骨鼠),等级不同,可获得的灵脉份额也不同。

**驯养区**是妖兽的主要活动场所,按妖兽种类分区:“豹苑”饲养黑风豹等猛兽,栏舍以昆仑玄铁加固,地面刻“镇兽符”;“鸟舍”栖息啼魂鸟等灵禽,屋顶覆“隔音阵”,防止鸣叫扰民;“鼠穴”则专门安置蚀骨鼠,穴底设“焚邪符”,随时可清除过剩数量。每个分区都有灵脉节点接入,通过“分灵术”为妖兽提供定量灵气,确保其健康却不过度强壮。

**研究区**由法道学院修士与资深驯兽师共同组成,任务是“改良驯兽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们整理赵地驯兽秘术,剔除“血契献祭”等有伤天和的术法,保留“兽语符”“引灵草”等实用技巧;同时研究用秦法符文强化驯兽效果,比如在“兽语符”中加入法家“约束符”,让妖兽更易控制。研究成果会编成《秦法驯兽要术》,供全院学习。

小主,

**惩处区**则是执行秦法的地方,设有“悔过栏”与“镇邪柱”。若妖兽伤人,驯兽师需将其关入悔过栏,接受“减灵惩罚”;若驯兽师故意纵兽作乱,则将人兽一同绑于镇邪柱,启动“蚀魂符”,废去驯兽师灵力,妖兽则当场斩杀。柱上刻着嬴政亲题的“伤人者与兽同罪”八个大字,时刻警示众人。

兽灵院的运作严格遵循秦法,院长由灵脉署主官兼任,副院长从资深驯兽师中选拔(豹老被推举为首任副院长),形成“官府主导,驯兽师参与”的管理模式。嬴政亲自为兽灵院题写院训:“驯兽如治国,需法纪约束,需仁心滋养,缺一不可。”

秦法规范立规矩

兽灵院的核心是“以秦法规范驯兽”,嬴政为此颁布《驯兽律》,共二十条,涵盖妖兽登记、驯养、惩处等各个环节,其中最核心的三条被刻在兽灵院大门的石碑上,醒目可见。

第一条:“凡驯兽者需登记在册,无牌驯兽者,妖兽没收,人罚劳役。”这一条彻底终结了赵地驯兽师“散养无序”的状态。邯郸城破后,仍有部分驯兽师试图私下驯养妖兽,秦军在巡逻中查获三起无牌驯兽案例,按律没收了他们的妖兽(送往兽灵院统一管理),驯兽师则被派去修复灵渠,劳役三月。案例被公示后,再无人敢违规,短短一月,赵地登记在册的驯兽师便从最初的三十人增至两百余人。

第二条:“妖兽伤人,驯兽师与兽同罪,轻则罚没,重则处死。”这条律法在执行中体现了秦法的“公平与严苛”。一名乙级驯兽师的啼魂鸟因未及时喂食,飞出鸟舍啄伤百姓,兽灵院立刻按律处置:啼魂鸟被“安乐符”处死,驯兽师被吊销牌照,贬为庶民,负责清扫兽栏三月。豹老曾求情“鸟误伤人,从轻发落”,却被灵脉署主官驳回:“秦法面前,人兽一视同仁,规矩不可破。”此事震慑了所有驯兽师,他们对妖兽的管理愈发严格。

第三条:“驯兽师需协助官府清剿作乱妖兽,有功者奖灵脉,怠惰者罚。”这一条将驯兽师纳入秦军的妖兽清剿体系。兽灵院组建了“驯兽清剿队”,由豹老带队,定期进入太行山脉,用“兽语符”劝降漏网的黑风豹,用“引灵草”诱捕啼魂鸟,用“控鼠术”清除蚀骨鼠巢穴。每次清剿成功,参与的驯兽师都能获得额外的灵脉份额,甲级驯兽师甚至可申请使用兽灵院的“珍品灵草”。这种“有奖有罚”的机制,让驯兽师从“被动归顺”转为“主动合作”。

除核心律法外,《驯兽律》还有诸多细节规定:“妖兽繁殖需报备, excess 幼兽由官府统一调配”“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授驯兽术”“契约妖兽死亡需上报注销,不得隐瞒”……这些规定覆盖了驯养的全流程,让驯兽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章可循。法道学院的修士还为兽灵院设计了“妖兽档案符”,每个登记妖兽都有专属符箓,记录其健康状况、伤人记录、灵脉用量等,符箓与灵脉署的“总档案阵”相连,随时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