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修士户籍连灵田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2590 字 17天前

咸阳宫户籍司的档案室里,一排排青铜柜在灵灯光下泛着冷光,柜中存放的“修士户籍册”以鲛人灵帛为页,每页边缘都缠绕着细密的法家符文。嬴政指尖划过其中一卷,帛页自动展开,上面用秦篆记录着修士姓名、灵根属性、灵田位置及灵气波动数据,页末的“绑定符”闪烁着微光——这是新推行的“修士户籍与灵田绑定制”的核心载体。他转身对李斯道:“灵脉普查定脉络,货币统一通交易,然修士如浮萍,灵田易荒芜,灵气调控终难持久。今以户籍绑灵田,定其居、固其业,方能让灵气随法统有序流转。”

制度根源:灵田荒废与法统隐忧

推行户籍灵田绑定的导火索,是灵脉监呈上的《灵田荒废报告》。报告显示,天下统一后,部分修士借驰道便利随意迁徙,或弃灵田投机灵材交易,或避徭役隐匿山林,导致关中、赵地、楚地等核心灵田区出现“十田三荒”的景象。更严重的是,荒废的灵田因无人调控灵气,逐渐滋生邪祟,去年楚地云梦泽便有三万亩荒田灵气紊乱,引发“瘴气回潮”,虽被灵脉监及时镇压,却暴露了修士流动失控的隐患。

“灵田者,不仅是修士安身之所,更是灵气调控的节点。”李斯在朝会上展开《灵田荒废分布图》,图上用红点标注的荒废区域多与修士迁徙路线重合,“修士离田,如树离土,灵田灵气无主则乱,乱则侵扰周边,动摇法统根基。户籍绑灵田,非为束缚,实为定灵气之规、防乱象之生。”他援引《秦法·户籍律》补充:“商君变法有‘废井田、开阡陌’,今则‘定户籍、绑灵田’,皆是让资源随法统归位。”

制度核心围绕“三定”展开:**定户籍**,凡大秦修士需在户籍地登记,注明灵根、修为、师承,户籍册与灵脉监的“灵田图谱”实时联动;**定灵田**,按修士品级分配灵田(一品千亩、九品十亩),灵田位置需与修士灵根属性匹配(火灵根配火山脉灵田、水灵根配水脉灵田),田界埋“界碑符”,擅自迁移则符光黯淡;**定流转**,修士迁移需经郡府户籍司与灵脉监双重审批,确因灵脉异动、军功调动等正当理由方可变更,擅自离田超三月者,视为“逃籍”,废去修为,灵田充公。

为确保执行,户籍司与灵脉监联合设立“绑定监察司”,修士持“户籍灵田符”(内置绑定符与定位符的木牌),符牌每月需在灵田节点“验符”,注入灵田灵气激活,否则户籍册自动标记“异常”。监察司修士每月沿驰道巡查,用“验符镜”扫描灵田界碑符,若发现“人符分离”,即刻启动追查程序。

制度细节:法符与行政的双重绑定

修士户籍册的制作堪称法道与户籍术的巅峰融合。每册以鲛人灵帛为底,用“玄铁笔”蘸取修士精血与朱砂混合的墨水书写,页首嵌“身份珠”(用修士灵根碎片打磨),页尾刻“灵田坐标符”(与灵田界碑符共振)。最精妙的是“动态记录符”,修士在灵田劳作时,灵田灵气会通过界碑符传入户籍册,在帛页边缘形成“灵气年轮”,年轮越密,证明修士用心越专,年度考核可获“灵米奖励”。

灵田分配遵循“灵根适配”原则,由灵脉监修士按《灵脉普查全图》与《修士灵根名录》精准匹配。火灵根修士多分配至阴山、秦岭等火山脉灵田,这些区域灵气偏阳,能助其修炼“雷火符”;水灵根修士则多获珠江、云梦泽等水脉灵田,灵气温润,适合培育“水灵稻”。赵地修士郭开便是典型——他天生土灵根,户籍司将其分配至邯郸近郊“黄土地脉灵田”,这片灵田灵气厚重,本可助其修炼“土盾术”,却为他日后的投机埋下隐患。

迁移审批程序严格而规范。修士需提交《迁移申请书》,说明理由并附灵脉监出具的“灵田适配证明”(新灵田灵气需与修士灵根契合),经郡府户籍司初审、监察司复审、咸阳户籍司终审后方可生效。审批期间,原灵田由户籍司暂派“护田修士”代管,确保灵气不紊乱。若因军功、术法贡献等特殊原因需加急,可凭“功勋符”缩短审批周期,但流程缺一不可。

逃籍惩罚则体现秦法的严苛。监察司确认修士逃籍后,即刻启动“三级处置”:一级“追缴”,派巡修士沿驰道追捕,用“户籍定位符”追踪修士灵气轨迹;二级“惩戒”,抓获后废去修为,户籍册上的名字用“涂黑符”标记,永久剥夺修士资格;三级“充公”,逃籍者的灵田由郡府公开拍卖,所得归入灵田维护基金,田界碑符重新绑定新主。李斯强调:“惩罚非目的,实为警示天下修士:灵田既受法统庇护,便需担法统之责。”

邯郸案列:郭开逃籍与法统震慑

赵地邯郸的“郭开逃籍案”,成了制度推行后的首个典型案例。郭开本是邯郸近郊的九品修士,因天生土灵根被分配百亩黄土地脉灵田,按规定需每日在田劳作,调控灵气培育“固土灵稻”。但此人嫌灵田劳作辛苦,见南疆灵材价格暴涨,便动了投机心思——他偷偷将灵田委托给佃农代管,自己则携带积蓄的秦半两南下,妄图低价收购“朱果灵材”转卖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