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蒙恬吞金殉法统

金戈玄秦 楠枫秦生 3577 字 18天前

王离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连忙召集谋士商议,想要找到安抚灵脉的方法。有谋士建议:“将军,蒙将军的法魂被镇边碑镇压,导致灵脉失衡。不如释放他的法魂,或许能平息灵脉的动荡。”

但这个建议立刻被王离否决了,他知道,释放蒙恬的法魂就意味着承认自己错杀忠良,不仅会得罪赵高,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他只能下令:“加强对灵脉的监测,派修士强行稳定阵法,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能让长城的防御失效!”

然而,强行稳定灵脉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修士们耗费大量灵力,虽然暂时稳住了阵法,却引发了更严重的灵脉反噬。长城上多处出现裂缝,灵脉节点的灵力紊乱,甚至有士兵在巡逻时被突然爆发的灵气所伤。

消息传到匈奴营地,匈奴单于大喜过望,立刻召集萨满商议:“大秦长城军内乱,灵脉动荡,正是我们南下的好时机!”萨满们通过灵脉感应,也察觉到了长城的异常,纷纷建议:“单于英明!蒙恬已死,长城军群龙无首,我们可趁机发动进攻,突破长城,夺取关中!”

匈奴的异动很快被长城军发现,探马接连回报:“将军,匈奴集结了十万骑兵,在狼居胥山一带活动频繁,似乎在准备进攻!”“匈奴萨满正在举行血祭仪式,灵气波动异常剧烈,恐怕是在准备强大的术法!”

面对匈奴的威胁,长城军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士兵们士气低落,灵脉动荡导致阵法失效,而他们的最高指挥官王离,却因为错杀蒙恬而威信扫地,无法有效指挥军队。整个长城防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些士兵开始偷偷议论:“要是将军还在就好了,他一定有办法击退匈奴。”“是啊,将军在的时候,匈奴哪敢这么嚣张?”这些议论传入王离耳中,让他更加焦虑和恐惧,却又无计可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血色铺垫:扶苏的末路伏笔

蒙恬死讯传到上郡监军府时,扶苏正在查看长城军的防务报告。当亲兵带着哭腔说出“蒙将军被赐死”的消息时,扶苏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你说什么?”扶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抓住亲兵的手臂,厉声问道,“蒙将军怎么可能被赐死?他是大秦的忠臣,是我的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亲兵流着眼泪,将从长城军营地传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扶苏:“公子,是真的……王离将军带着伪诏,说蒙将军通敌叛国,赐了他化灵散。但将军宁死不屈,焚烧了《秦法军律》,吞金自尽了,死前还喊着‘秦法若存,吾魂不灭’……他的魂魄,还被王离用镇边碑镇压了……”

“伪诏……又是伪诏!”扶苏踉跄着后退几步,靠在墙上才勉强站稳,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怒,“赵高!李斯!你们好大的胆子,连蒙将军这样的忠良都敢陷害!”

他想起了蒙恬对自己的教导,想起了两人一起巡查长城的日子,想起了蒙恬曾对他说的话:“公子仁厚,但乱世需用重典,守护法统不仅需要仁慈,更需要坚定的意志。”如今,这位教导他守护法统的名将,却成了法统被奸佞扭曲的牺牲品。

扶苏的心中充满了绝望,蒙恬的死让他意识到,赵高和李斯的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随意诛杀重臣,而他这个名义上的监军,却连自己的老师都保护不了。他看着窗外上郡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大秦的未来一片黑暗。

“公子,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扶苏的亲卫愤怒地说道,“蒙将军是被冤枉的,我们应该率领上郡的军队,去长城军营地,揭穿王离的阴谋,释放将军的魂魄!”

扶苏沉默了很久,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声音充满了无力感:“没用的,他们有伪诏,有公子胡亥的印玺,我们起兵就是谋逆,只会让更多人白白牺牲。”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也岌岌可危,赵高和李斯既然能害死蒙恬,自然也不会放过他这个长子。他看着墙上悬挂的《秦法》竹简,上面的文字此刻显得格外刺眼,他一直坚守的法统,竟然成了奸佞陷害忠良的工具。

扶苏的心中第一次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思考,自己坚守的到底是真正的秦法,还是被奸佞扭曲的伪法?如果连蒙恬这样的忠臣都无法善终,那他守护的法统还有什么意义?

这些念头如同毒蛇般缠绕着扶苏,让他夜不能寐。他常常在深夜独自登上上郡的城楼,望着长城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蒙恬牺牲的场景,听到他“秦法若存,吾魂不灭”的呐喊。

上郡的灵脉也因为蒙恬的死而出现了动荡,与长城的灵脉产生了共鸣。扶苏站在城楼上,能清晰地感受到地脉中传来的悲鸣,那是蒙恬不散的冤魂,是长城军低落的士气,是整个北境灵脉的哀嚎。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蒙恬的死提醒了他,面对奸佞,退缩和忍让只会让他们更加嚣张。他开始暗中联络上郡的忠臣义士,准备为蒙恬平反,为大秦清除奸佞。

但扶苏也明白,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看着手中的监军印,想起了父亲的期望,想起了蒙恬的教导,眼中渐渐燃起了坚定的光芒。

“老师,你放心,”扶苏对着长城的方向低声说道,“我不会让你的血白流,不会让奸佞继续祸害大秦。秦法未亡,我扶苏定不负你,不负大秦的百姓!”

此时的扶苏还不知道,他的这番话,将会成为他不久后自刎时的遗言。蒙恬的死,不仅让长城军陷入绝境,也为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北境的风越来越冷,吹动着上郡城楼的旗帜,也吹动着大秦命运的走向,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