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雁门少年与兽魂奇缘
赵武灵王十九年的雁门关外,秋风卷着枯草掠过荒原,一名十五岁的少年正伏在草丛中,紧握着手中的青铜短刀。他叫李牧,是赵国边境牧民之子,此刻正盯着远处的狼群——领头的狼王额间有撮白毛,眼中闪烁着幽绿的灵光,那是灵脉妖兽的标志。少年掌心渗出冷汗,并非因恐惧,而是兴奋——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李牧自幼在边境长大,熟悉草原的每一寸土地。与其他牧民不同,他能隐约感知到动物的灵脉流动,尤其能与犬、狼等犬科动物产生微弱共鸣。十岁那年,他在暴风雪中迷路,被一头受伤的黑狼所救,狼口中的灵气温和而纯净,在他掌心留下淡淡的狼形灵纹。从此,他便懂得了“兽语”,能通过灵纹与狼族沟通。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边境开始训练“兽魂修士营”,招募能与妖兽沟通的少年。李牧凭借狼形灵纹被选中,进入雁门军帐学习术法。营中修士传授“血契术”,教他们以精血与妖兽建立联系,借兽魂之力提升战力。其他少年多选择温顺的猎犬或战马,李牧却独独看中了那匹额生白毛的狼王。
“此狼乃草原灵脉所生,野性难驯,恐伤及主人。”教官劝阻道,帐外的铁笼中,白毛狼王正撞击栏杆,发出震耳的咆哮,笼壁的符文因撞击而闪烁不定。李牧却摇头:“猛兽方有猛志,若能收服,必成我军利刃。”他咬破指尖,将鲜血滴在笼前的石台上,口中念诵“血契咒”,掌心的狼形灵纹与狼王额间的灵光产生共鸣。
狼王的咆哮渐渐平息,用鼻尖轻触石台的血迹,眼中的凶光褪去,多了几分驯服。李牧趁机请求教官打开笼门,缓步走近狼王,以掌心轻抚其额间白毛。狼王温顺地低下头,狼形灵纹与李牧掌心的灵纹完全重合,一道金光闪过,血契正式成立。这一幕让帐中修士惊叹不已,教官喃喃道:“此子与兽魂的契合度,实属罕见。”
在兽魂修士营的三年,李牧进步神速。他不仅精通“胡服骑射诀”,更将血契术与实战结合,创造出“狼啸阵”——以十名修士为一组,各自召唤兽魂,狼王灵脉为引,形成范围性的灵脉震慑,能让敌军战马受惊、士兵心神紊乱。在边境演习中,他率领的小队以少胜多,大败模拟匈奴的赵军,崭露头角。
赵惠文王初年,匈奴大举入侵云中郡,杀掠吏民,赵国守军节节败退。郡守急调兽魂修士营支援,李牧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临行前,他与白毛狼王“玄风”在灵脉泉边举行祭礼,以精血喂养玄风,狼王体型竟凭空增长尺余,额间白毛化作淡淡的金色,灵脉波动愈发强盛。
抵达云中后,李牧发现匈奴军中也有灵脉妖兽——萨满祭司骑着巨熊,熊爪能撕裂灵脉护盾。赵军的普通兽魂在巨熊面前不堪一击,士气低落。李牧却毫无惧色,对部下说:“玄风乃草原狼王,天生克制熊罴,此战必胜。”他命士兵在峡谷两侧布下“绊马索”,自己则骑着玄风,故意在谷口挑衅。
匈奴萨满果然中计,驱使巨熊追击。进入峡谷后,赵军的绊马索同时拉起,巨熊虽未摔倒,却被绳索缠绕,行动迟缓。李牧催动玄风,狼王发出震耳的咆哮,声波中蕴含灵脉之力,巨熊竟瑟瑟发抖,失去了攻击欲望。萨满祭司大惊,试图以符咒控制巨熊,李牧已驾狼冲到近前,青铜刀划破符咒,将祭司斩于熊背。
此战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千余,缴获灵脉牛羊万头。消息传回邯郸,赵惠文王大悦,破格提拔他为雁门郡尉,掌管兽魂修士营。临行前,玄风在他掌心留下更深的狼形灵纹,李牧知道,这不仅是荣耀,更是责任——雁门关外的草原,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他。
第二章 雁门戍将与破匈奇策
赵惠文王十六年的雁门关,李牧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关外的草原。他已在此戍边五年,从郡尉升至将军,兽魂修士营也从百人扩编至三千人。营中的妖兽种类愈发丰富:有能探路的灵狐、善负重的灵驼、迅猛的猎鹰,而李牧的坐骑玄风,已成为草原妖兽中的王者,额间金毛闪闪,能号令雁门附近的狼族。
匈奴自云中大败后,消停了数年,近期却又开始在边境集结。探马来报,匈奴单于整合了草原各部,组建了“万兽阵”,以萨满祭司统领,阵中不仅有巨熊、猛虎等凶兽,还有罕见的“飞狼”——长着翅膀的灵脉狼族,能低空飞行,侦查军情。
“匈奴此次来势汹汹,当以计破之。”李牧召集部将议事,案上的沙盘标注着草原的灵脉分布,“雁门西侧的‘断云谷’灵脉紊乱,妖兽在此难以施展全力,可设伏于此。”他手指谷口,“我们需先示敌以弱,诱其深入。”
接下来的数月,李牧故意让士兵示弱,匈奴小股部队来袭时,只许退守,不许追击。边境的牧民见状怨声载道,邯郸的朝臣也弹劾李牧“畏敌怯战”。赵惠文王遣使问责,李牧却上书:“匈奴势大,需待其骄惰,方可一战。”他暗中却在断云谷布下天罗地网——谷中埋设“锁灵钉”,能暂时阻断灵脉;两侧山坡藏有“落石符”,由修士远程操控;玄风则联络草原狼族,在外围形成警戒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匈奴单于见李牧“懦弱”,果然亲率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雁门关。萨满祭司催动万兽阵,飞狼在前侦查,巨熊、猛虎殿后,阵中灵脉波动如潮水般涌来,雁门关的防御符文因冲击而闪烁不定。李牧站在城头,见匈奴主力进入断云谷,嘴角露出笑意:“时机到了。”
他一声令下,谷口的“锁灵钉”同时激活,金色的符文从地下涌出,形成无形的屏障,阻断了匈奴的退路。两侧山坡的“落石符”应声而落,巨石夹杂着法箭砸向匈奴阵中,飞狼被落石击中,翅膀的灵脉被符文封锁,纷纷坠落。
“兽魂修士营,出击!”李牧翻身上马,玄风发出震耳的咆哮,草原狼族从四面八方涌入谷中,与匈奴的妖兽撕咬在一起。他亲率修士冲入敌阵,手中的“灵脉枪”刺入地面,引动谷中的紊乱灵脉,匈奴的万兽阵因灵脉冲突而大乱,巨熊发狂般攻击己方士兵。
激战中,匈奴萨满祭司试图以“血祭”稳定阵形,宰杀俘虏激活灵脉。李牧见状,催动玄风直扑祭台,狼王一口咬碎祭司的骨杖,灵脉枪刺穿祭司的胸膛。失去指挥的匈奴军队彻底溃散,李牧率军追击三日,斩首五万余级,缴获灵脉妖兽百头,飞狼首领被玄风收服,成为赵国的“侦查兽”。
断云谷之战让李牧名震草原,匈奴闻其名而丧胆,十年不敢靠近雁门关。他趁机在边境推行“屯田制”,让士兵与牧民共同耕种灵脉田,以妖兽粪便滋养土地,粮食产量翻倍。又建立“兽魂学堂”,教少年们辨识灵脉、沟通兽类,为赵国培养了大批兽魂修士。
赵孝成王继位后,秦国强势崛起,多次攻赵,赵国不得不将边境主力调往南线。匈奴单于见雁门空虚,再次集结大军南下。此时李牧正在南线抵御秦军,雁门守将急忙求援,邯郸朝堂争论不休——调回李牧则南线危急,不调则雁门难保。
李牧得知消息后,向赵王请命:“臣愿分兵赴援,双线作战。”他将南线军务托付副将,亲率五千兽魂修士星夜驰援雁门。途中,他命玄风联络草原各部的“友好狼族”,得知匈奴此次携带了“灵脉祭坛”,企图在雁门关外设坛献祭,永久污染赵国灵脉。
抵达雁门后,李牧没有立刻出战,而是在深夜率玄风和飞狼潜入匈奴营地。飞狼的翅膀能屏蔽灵脉波动,玄风则以狼王威压驱散巡逻的妖兽。李牧摸到灵脉祭坛前,见匈奴萨满正在吟唱祭文,坛上的灵脉宝石散发着黑色的煞气。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净化符”,以灵力催动,符纸化作金光贴在宝石上,黑色煞气瞬间被压制。
祭坛失效让匈奴阵脚大乱,李牧趁机率军发动突袭。玄风率领的狼族从侧翼冲击,飞狼则俯冲投掷火把,匈奴军队在混乱中自相践踏。此战李牧再次大破匈奴,不仅保住了雁门,更缴获了灵脉祭坛,将其改造为赵国的“灵脉净化台”,彻底清除了草原煞气的威胁。
第三章 抗秦砥柱与肥下奇功
赵孝成王六年的赵国都城邯郸,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秦国白起率军攻赵,连下三城,兵锋直指太原。赵王急召群臣议事,老将廉颇主张坚守,新贵赵括则力主出战,双方争执不下。此时,有人提出:“雁门李牧善用兵,可调其抗秦。”赵王当即准奏,任命李牧为大将军,抵御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