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宋墨涵的声音因这个发现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但她迅速调整回冷静的专业口吻,“慢慢靠近装置,将你的手,非惯用手,缓缓悬停在那个符号上方约十厘米处。不要接触!感受是否有异常,注意精神层面的变化。”
顾锦城没有丝毫迟疑。他对宋墨涵的信任是刻入骨髓的本能,是无数次生死任务中锤炼出的默契。他抬起左手,缓缓靠近。当他的手掌悬停在符号上方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温和暖意瞬间包裹了他的手部,并非物理上的热量,而是一种更接近生命能量的浸润感,并顺着臂膀缓缓向体内渗透。那萦绕不去的骨髓寒意,在这股暖流面前,竟如同冰雪遇到阳光般,开始丝丝缕缕地消融。更令他惊讶的是,脑海中那些因精神冲击而残留的细微杂音、莫名的焦躁和压抑感,也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抚平,变得一片清明宁静。他甚至在一瞬间,仿佛嗅到了雨后森林的清新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感觉……很温暖,很……平静。”他低沉地报告,声音中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放松,“体内的寒意正在减轻,精神层面的不适感也显着缓解。这感觉……很奇特。”他补充道,试图描述那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这效果立竿见影,甚至超越了宋墨涵的远程呼吸指导和周启明的药物支持。
“确认了,”宋墨涵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一直紧握的拳头也松开了些,“这很可能是一个专门用于对抗或治疗‘精神烙印’负面影响的装置。秦博士,能尝试解析它的启动机制和能量来源吗?它是否可移动?我们需要评估将其技术复刻或带走的可能性。”
秦嵘和林皓立刻投入更紧张的分析工作。片刻后,林皓带着遗憾报告:“装置底部与遗迹主体结构深度连接,能量来源于遗迹地脉网络,强行移动或拆解大概率会导致能量逆流或核心结构崩解,造成不可逆损坏。启动机制……非常精妙,似乎与特定的生物基因序列或精神波动共鸣有关。顾队恰好符合了条件,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一把锁。”
基因共鸣?精神波动?宋墨涵若有所思。难道顾锦城之前能承受精神烙印直接冲击而未立刻崩溃,除了他自身坚韧的意志和体质,也与此有关?他的基因,或者他的“灵魂频率”,与这个失落文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指挥中心,这里是前沿观察站‘鹰眼’。”一个略显陌生的、带着电子合成质感的冷静女声突然切入最高优先级加密频道,打断了她的思绪,“我们监测到‘探索者’小队所在区域的能量屏蔽层出现周期性衰减,衰减周期与遗迹深处某个未知节律同步,推测存在一个大约三十分钟的‘安全窗口期’。另外,检测到非我方、非遗迹固有能量信号接近,距离三十公里,方位角7-4-0,速度极快,特征识别……模糊,但能量签名数据库初步比对,带有‘掠夺者’或未知第三方势力标记可能性87%。”
“鹰眼”是部署在遗迹外围高轨的隐形监测平台,它的报告具有最高优先级,其操作员“琳”以绝对的冷静和精准着称。
新的敌人?而且来者不善!所有人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指挥中心的气氛刚刚有所缓和,此刻再次绷紧至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