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刘巴再以文书的形式呈报于荆州州牧府,蔡瑁则提前瞅准时机以军中之事需单独向刘表为由和桂阳郡的公文同一时间抵达州牧府。正巧就撞上刘表看完桂阳郡的呈报公文,这才有了之前的一幕。
“这个林铤是何人?之前闻所未闻,这次桂阳郡蛮族之祸竟然表现的颇为有才能。不知德珪可曾听说过此人?”刘表询问道。
蔡瑁见刘表相问也顺势借驴下坡道:“属下略有耳闻,曾听闻其入仕经历与鲍隆、陈应颇为相似,为赵范所发掘,后入桂阳郡军中历练,其颇为有才能,屡立功勋,短短时间便从伍长晋升为军侯。甚至在桂阳蛮祸之前赵范还欲为其请功为别部司马,呈请的公文还在我那里。”
“哦?如此看来此人还是才干不俗之辈咯?”刘表反问道。
“从赵范呈交的文书中所看到的应是如此。”蔡瑁很鸡贼的把这一切推到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赵范身上。
刘表闻言不语,好似在思考着什么。随后又问道:“如今赵范已死,桂阳郡已无郡守。依德珪之见何人可为桂阳郡之郡守?”
“一切主公自有明断。”蔡瑁很“鬼”的把这个皮球踢回给了刘表。
“德珪,切莫自谦,我就算想听听你的看法,直言不讳即可。”刘表同样也是不接招又踢回给了蔡瑁。
“既然是主公之命,那瑁就直言不讳了。既然赵范能力不足导致桂阳郡蛮祸,且其已然身死,不如就地择才让林铤直接接替赵范成为新任的桂阳郡守。其一是这次平定桂阳郡蛮祸为首功;其次则是彰显主公重视人才赏罚分明。”蔡瑁借题发挥道。
蔡瑁也是把官场这一套玩儿的明明白白,即是拍了刘表的“马屁”,又把自己给摘了个干净,这是刘表问了我才奉命回答的,并不是蔡瑁自己主动去推荐的。当然蔡瑁也是深知自家姐夫的脾性,所以这也是为了提高刘巴所托之事的成功率。
刘表闻听此言也是颇为意动,但是还是再次问相蔡瑁道:“德珪为何不推荐资历更久一些的鲍隆与陈应呢?”
“鲍隆、陈应乃是粗鄙武夫也,如何知晓该如何治理桂阳郡?不如让林铤试试,传言其亦是饱读诗书通晓经营之人。”蔡瑁顺势即回答了刘表的问题,又再次推荐了林铤。
“既然德珪都这么说了,我便仔细思量一番此事。”
见刘表都这么说了,蔡瑁也是深谙过犹不及的道理,于是便再与刘表禀告一二军中之事便匆匆告退了。
待蔡瑁走后,一人从刘表身后的屏风之中走出道:“父亲,看来这个林铤不简单啊。既然能说动荆州蔡家为其助力,想必也是付出不小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