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迅速做出部署:
“孙宇,张伟,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就拜托你们了!这是我们的法律盾牌,越快越好!需要任何数据,我们这边立刻提供!”
“莉莉,你立刻联系你们学校法学院或者知识产权相关的老师、学长!咨询学生创业团队申请专利的流程、费用以及是否有学校的扶持政策或者优惠渠道!这是我们的优势!”
“虎子,你在北理工,想办法打听一下,有没有懂专利审核流程的老师或学长,了解一下审查要点,我们也好提前应对。”
“毛蛋哥,家里这边,数据安全按张伟说的做!同时,安抚好赵老板和其他邻居,让他们最近多留意陌生面孔。还有,专利代理机构也先去打听一下行情。”
“我这边,立刻去找蒋教授和系里领导,说明情况!争取学校的支持!‘渔火’的手伸进校园,学校不会不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思路清晰,指令明确!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学生身份此刻成了他们的护身符和资源获取的通道!而毛蛋,则负责起更需要社会经验和对外沟通的任务。
林莉立刻动身返回学校,通过社团和学生会的关系,很快就联系上了一位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年轻讲师。对方对学生创业团队颇感兴趣,耐心听取了情况,不仅详细讲解了专利申请的要点和潜在风险,还告知学校科技处最近正好有一个针对学生创业的“知识产权援助计划”,可以减免部分代理费用!柳暗花明!
孙宇和张伟在清华和北航的实验室里,彻夜未眠。孙宇负责将复杂的技术原理用尽可能清晰、符合专利要求的方式描述出来,张伟则负责绘制精确的工艺流程图和控制时序图。两人的严谨和高效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王小虎在北理工,充分发挥了他的“社交牛逼症”,愣是混进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讨论圈,打听到专利审查中最看重“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回来就嚷嚷:“遇哥!咱得突出咱们的‘土’!越土越有创造性!跟那些高大上的不一样!”
毛蛋也没闲着,他动用了自己技校毕业以来积累的所有社会关系,打听了几家专利代理事务所,比较价格和口碑,虽然学校的援助计划让他松了口气,但他还是做好了垫付资金的准备。同时,他加强了对工作室的巡视,和赵老板也打了招呼,让左邻右舍都成了眼线。
陈遇则在上海水产大学,找到了蒋教授和系主任,将“旭遇”遇到的商业打压和“渔火”直接到学校骚扰学生的情况做了汇报。蒋教授听后极为震怒:“岂有此理!商业竞争竟然搞到大学校园里来了!这是干扰教学秩序!放心,学校这边我会去沟通,绝不允许社会企业随意进入校园干扰学生!系里也会出具证明,支持你们的创新项目!”
更让陈遇惊喜的是,系主任透露,学校最近正在筹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他们的“旭遇”项目很有特色,或许可以申请入驻,不仅能获得场地支持,还能对接更多的政策和资源!
几天后,一份内容详实、逻辑严密的技术交底书从北京传真到了省城。林莉也顺利通过学校的援助计划,联系上了一家收费优惠的专利代理机构。陈遇拿着系里出具的证明,心里踏实了大半。
然而,“渔火”的挖角行动并未停止。他们甚至将目标扩大到了陈平师傅和毛蛋父亲那边,当然,都碰了硬钉子。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始终存在。
一天,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工作室,指名道姓要找陈遇。对方自称是“渔火”的技术总监,语气倒是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