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辽军退兵,收三州,封侯

一、弃地如风:天祚帝北遁

战败后的第十天,天祚帝接连收到三封十万火急的战报:

顺州失守:守将萧讹都斡连夜遁逃,宋军先头骑兵已抵达白河西岸。城中百姓自发捆绑了辽国官员,大开城门投降。

蓟州内乱:一名汉人樵夫半夜在城门纵火,守将耶律涅哥怀疑是内部兵变,惊慌之下弃城而逃。

檀州惨剧:情况最为惨烈。城壕的冰层融化,辽国铁林军残部五千人试图渡过潮河,结果冰面开裂,淹死千余人,幸存者又在慌乱中自相践踏,哭声震天,远隔山峦都能听见。

天祚帝在居庸关南口驻马,回望燕山南麓,只见三州烽火连天,宋军的旗帜如红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

他猛地拔出金钺,一刀砍断自己的马鞍,咬牙切齿地怒吼道:

“朕若不退,辽国今日便亡;朕若暂退,辽国他日必能再起!”

随即,他下达了残酷的诏令:

坚壁清野:顺、蓟、檀三州所有军资、粮仓、兵器,全部焚毁,一针一线都不准留给宋人!

驱民为障:强行驱赶所有壮丁向北迁徙,老弱病残则就地抛弃,让他们成为阻碍宋军进路的“路障”。

设关死守:将居庸关北口封为“铁门”,命兀颜光、萧胡睹率军驻守,“宋军胆敢越过关隘一步,立斩不赦!”

七月末,天祚帝一夜之间向北狂奔三百里,直抵鸳鸯泺(今河北赤城西北)。沿途,他丢弃了所有辎重、宫女和乐工,仅率领两万宫卫铁骑,以轻装突入松漠大漠。

——从此,那面象征着“捺钵”巡幸的皇旗,再未踏过古北口以南的土地。

1. 顺州

范正鸿以林冲为前锋,于四月五日兵临城下。城门大开,城中父老捧着辽将的首级出城迎接。然而,城内烈焰尚未熄灭,粮食布帛荡然无存,水井里全被填满了人畜的尸体,宋军战马饮水,都需重新挖掘新井。

2. 蓟州

丘岳率领三百敢死士,于四月七日抵达西门。城楼的火光映照百里,汉人百姓们自发扒开燃烧的城门,高声呼喊:

“将军若再不来,我等也要被烧死在此!如今您来了,我们愿做大宋的鬼魂!”

3. 檀州

檀州的战况最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