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党羽的雷霆一击被叶明以事实与胆识硬生生顶了回去,皇帝当庭严惩刘文正,无疑给所有暗中觊觎、心怀不满者敲响了警钟。
朝堂之上,针对叶明和格物院的明枪暂时收敛,但叶明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的发难,必将更加致命。
真正的堡垒,绝非仅靠一时的口舌之利或圣心眷顾所能筑就。
叶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格物院乃至整个“实学”体系的未来,必须建立在更加坚实、更难以撼动的根基之上。
这根基,便是人才,是制度,是深入人心、惠及四方的实际成果。
他的应对策略,并非急于推出更多惊世骇俗的新发明,而是转向更深沉、更系统的布局。
首先,他全力推动“格物院教育体系”的规范化与扩张。在皇帝的支持下,他正式奏请设立“格物大学堂”,下分“算学科”、“格物科”、“匠造科”、“海事科”四大学院,明确学制、课程与考核标准。
成绩优异者,不仅可授予“格物学士”名衔,更能通过“特科”直接进入工部、军器局、海事院乃至地方官府担任技术官员。
这相当于在传统的科举取士体系之外,正式建立起了一条平行的、以实学为核心的晋升通道,其意义非同小可。
此举再次引来了守旧文官的激烈反对,但叶明此次准备得更加充分。他不仅拿出了格物院学员在北境、在治水、在海运中的实际功绩作为例证,更联合了太子一系以及部分务实派官员,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最终,皇帝力排众议,准予设立。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无数寒门子弟、匠户后人乃至部分思想开明的士绅子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座即将成立的“格物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