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门阀世家,如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他们渴望将慕容秋这样的人才纳入自己的羽翼,以延续其家族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资助、联姻等方式,将慕容秋塑造成他们体系中的一员,从而达到渗透西北王府的目的。
而境外势力,尤其是吐蕃王朝,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吐蕃人深知,冷兵器跟热武器的差距难以弥补,但人心的离间却能从内部瓦解强敌。
一个曾经的牧民,一旦被西北王府放弃或推向对立面,其产生的反面轰动效应,远比直接抓捕几个间谍更为致命。
拓跋尼孜深吸一口气,再次拨通了李唐的电话。
“王爷,关于范广义的案子,臣妾有新的思考。”
她的声音沉稳,语速适中,将自己的分析条理清晰地阐述出来:
“范广义的腐化并非偶然,他暴露的是靖安司在对人才甄别与后续培养环节中的潜在漏洞。我们过于依赖星辰的数据分析,却忽略了对个体人性弱点的深度预判和干预。”
李唐轻嗯一声,示意她继续。
“臣妾认为,范广义是一个警示,而慕容秋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拓跋尼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慕容秋的背景与范广义相似,但他所展现出的能力远超范广义。这意味着他所能带来的价值更大,同时,一旦他被策反或误入歧途,对王府造成的危害也将更大。”
“您上次提出的‘全民参与讨论的新闻热点’,臣妾认为可以从范广义案入手,引申到对慕容秋的关注。然而,这种关注必须是正向的、引导性的,而非简单的曝光与审判。”
“目前,根据靖安司的初步监测,慕容秋已经受到了多方势力的接触。大唐宗室的李桓殿下,太原王氏的王崇文,范阳卢氏的卢思明,甚至吐蕃王朝的藏玛王子,都已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拓跋尼孜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中,藏玛王子给出的条件最为诱人,直接许以高官厚禄,并承诺只要慕容秋归附,便可立即赐予爵位,成为吐蕃王朝的贵族,真正成为人上人。”
“慕容秋目前的应对是,以自己年龄尚小,要以学业为重为由,全部婉拒。这说明他有自己的判断,或者说,他对西北王府的未来抱有期待。”
李唐听完拓跋尼孜的汇报,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拓跋尼孜的分析能力和对局势的判断,超出了他的预期。她不仅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系统性逻辑和潜在的战略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分析得很透彻。”
李唐的声音带着一丝沉思,“人性的复杂,确实是任何数据分析都难以完全捕捉的变量。靖安司的工作,除了监察,更重要的在于对人心的引导和对社会肌体的健康维护。”
“慕容秋,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从旧世界桎梏中挣脱,在新世界规则下成长的希望。”
李唐的指尖轻敲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的成长,将是检验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能否在个体层面实现的关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