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在一旁低声道:“陛下,西陲确需重臣镇守。匈奴萨满近期频繁异动,据说还勾结了残余的仙门修士,若有宗室领袖前往,既能震慑边患,也能彰显陛下法外施恩的仁德。”
嬴政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嬴傒颤抖却坚定的背影上。他知道,嬴傒的自请废修虽有无奈,却也透着真诚。宗室终究是嬴氏血脉,彻底清算不利于法统稳固,但若不严惩,又难正法威。他需要一个既能惩戒过错,又能保全宗室颜面,还能彰显秦法“宽严相济”的处理方式。
嬴政裁决示宽严
“嬴傒,你能认识到错误,主动请罪,也算有宗室领袖的担当。”嬴政的声音缓和了几分,“但废去修为、终生不回,过于严苛,也非秦法‘罚当其罪’的本意。”
嬴傒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与期待。
嬴政继续道:“秦法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不治你废修之罪,也不让你远赴西陲。但你的过错必须惩戒——罚你在宗正府抄写《商君法篆》百遍,限时一月完成,抄本需经法家修士核验,不得有丝毫错漏。”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抄写期间,闭门思过,不得与外界联络。抄本完成后,需在宗室大会上当众诵读,让所有宗室成员都铭记商君变法的不易,铭记秦法统的根基。”
这一惩罚看似较轻,实则意味深长。《商君法篆》全文三万余字,抄写百遍便是三百余万字,对金丹修士而言虽是体力活,却能在抄写过程中深刻体会法家要义;当众诵读则是一种公开的惩戒,让宗室成员在颜面与法威之间,更深刻地理解“法”的重要性。
嬴傒先是一愣,随即深深叩首,声音带着激动的哽咽:“谢陛下!陛下仁德!臣定当用心抄写,深刻反省,绝不负陛下厚望!”
嬴政又看向其他宗室成员:“嬴侈、嬴成等人,虽有动摇,却无实罪。罚你们协助嬴傒抄写,每人抄写十遍,同样限时一月。期间需在启灵院、军功营轮流值守,亲眼看看秦法如何普惠众生,如何让寒门修士、凡童农夫有出路。”
“臣等遵旨!谢陛下不杀之恩!”其他宗室成员如蒙大赦,纷纷叩首谢恩,脸上的惶恐终于被感激取代。
李斯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裁决公正!既惩戒了过错,又保全了宗室,更彰显了秦法‘宽严相济’的要义,实乃明智之举!”
宗正府内抄法篆
宗正府位于咸阳城东侧,是宗室处理事务的府邸。府内的“思过堂”被临时改为抄写处,堂中摆放着数十张案几,每张案几上都铺着上好的帛书,摆放着用祖巫精血混合金粉制成的墨锭——这是抄写《商君法篆》的专用材料,既能保存长久,又能蕴含法家灵力。
嬴傒换上了素色的囚服(象征性的惩戒服饰),坐在最前排的案几前,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正一笔一划地抄写《商君法篆》的开篇:“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他的动作缓慢而郑重,每一个字都凝聚着灵力,帛书上的字迹金光流转,与府中“护法阵”的符文产生共鸣。
抄写过程并不轻松。《商君法篆》的文字古老而晦涩,许多条文还夹杂着奇门遁甲的阵纹注解,稍有分心便会写错。嬴傒曾因想起西陲的边患分神,笔下的“禁私斗”三字立刻失去金光,变得黯淡无光——这是法家符文的特性,心不诚则字不亮。他只能擦掉重写,直到心神完全专注,字迹才重新恢复金光。
嬴侈、嬴成等宗室成员坐在后排,同样在认真抄写。他们中有人因常年养尊处优,手指僵硬,写不了几个字就手腕发酸;有人因对法家条文生疏,频繁查阅注释,进度缓慢。但没人敢抱怨,思过堂外有法家修士值守,不仅监督抄写进度,更会核验字迹中的灵力是否真诚,一旦发现敷衍,便会上报嬴政追加惩罚。
抄写间隙,嬴傒看着帛书上的文字,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往的画面:秦孝公与卫鞅在栎阳宫彻夜论法的身影,渭水河畔百姓欢庆变法成功的笑脸,自己年少时在启灵院学习秦法的日子……他渐渐明白,秦法的“酷苛”背后,是“公平”的内核;宗室的“特权”之下,是“懈怠”的隐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哥,您看这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以前总觉得是针对我们,现在才明白,这是为了不让宗室子弟恃宠而骄,失去进取之心。”嬴成拿着自己的抄本,走到嬴傒身边,语气中带着顿悟。
嬴傒点头,指着自己抄本上的“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道:“秦法统一天下,靠的就是这种‘规矩’。我们以前总想着宗室的特殊,却忘了‘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才是法统的根基。”
法篆入心悟真谛
随着抄写的深入,宗室成员们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最初的惶恐与抵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秦法的理解与认同。嬴傒在抄写“军功丹道”章节时,想起了自己少年时靠军功进阶的经历,那时没有宗室特权,全凭实力说话,反而让他充满斗志;嬴侈在抄写“启灵院”条文时,想起了自己庶出的儿子因启灵院才得以开窍,心中对秦法的偏见渐渐消融。
思过堂的“护法阵”符文越来越亮,与他们抄写的帛书金光交融,形成一道温暖的光幕。这光幕不仅滋养着他们的心神,更将《商君法篆》的要义潜移默化地植入识海。嬴傒在一次抄写后,甚至在梦中见到了卫鞅——梦中的卫鞅手持法剑,对他说:“宗室护法则兴,乱法则衰,你能迷途知返,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