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汇入京城的主干道,像是溪流汇入了江海,只能被动地随着人潮向前。
老张的惊叹早已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乡下人初入皇城的局促与紧张,他紧紧攥着缰绳,生怕刮碰到旁边任何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
因为他发现,在这里,哪怕是一辆拉货的板车,那赶车的车夫都可能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绸衫,眼神里透着一股“爷在天子脚下”的傲气。
林凡收敛了所有外放的感知,将心神沉入文宫,静静地安抚着那微微发烫的“万家书”。
他就像一块投入江河的石头,任由周围喧嚣的红尘冲刷,自身却沉静如初。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马车终于在一处朱漆大门前停下。
这里并非闹市,而是一条清幽的巷子,巷口有甲士把守,闲杂人等不得入内。整条巷子里,坐落着十余座规格相似的宅院。
“林公子,到了。”老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凡下车,抬头望去。
门楣上没有牌匾,但大门两侧的石狮子雕刻得威武不凡,朱红色的木门上,铜制的门环擦得锃亮。
这便是礼部为各省解元准备的临时居所,名为“俊才馆”。
说是“馆”,实则是一座座独立的院落,既给了这些天之骄子足够的体面,又巧妙地将他们集中看管了起来。
一名身穿青色吏服,在此等候多时的小吏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
“敢问可是江南解元,林凡林公子?”
“正是在下。”林凡颔首。
“下官乃礼部主客司吏员,奉命在此恭候林解元。您的院子已经备好,请随我来。”
小吏躬身引路,态度恭敬却不显谄媚,一切都透着京城官场特有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院子是两进的格局,虽然不大,但打扫得一尘不染,亭台、花木、书房、卧房一应俱全,甚至还配了两名手脚麻利的仆役。
比起林凡在青阳县的居所,这里无疑要奢华太多。
但林凡走在其中,却感觉不到半分“家”的暖意。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规整,精致,却也冰冷,缺乏生气。
这不像是一个家。
更像一个为即将上架的珍贵货物,准备的华美展柜。
“林公子,您先安顿。按照惯例,稍后会有翰林院的前辈前来拜访,为您引荐一二,讲解些京中事宜。”小吏交代完,便行礼告退。
老张将马车安置妥当,看着这偌大的院子,搓着手,有些手足无措。
“公子,这……这京城的排场,可真大。咱们就住这儿?”
“暂时的。”林凡的目光落在书房那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上,淡淡道,“老张,你也累了,去歇着吧。记住,在这院里,少说,多看。”
“诶,小的明白!”老张重重点头。
林凡独自走进书房,推开窗。
窗外,是京城特有的,高远而灰蒙蒙的天空。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真正的棋局,开始了。
他没有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