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后的第三天,404寝室的气氛凝重如铅。
窗帘紧闭,只留一盏台灯的光晕,照亮了赵子轩紧绷的侧脸。
他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镜头正对着他身后墙上贴着的一幅巨大书法作品——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直播软件。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准备了整整两天。
他将张野在医院病床上用微弱但坚定的声音朗读的片段,与桥洞下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甚至还有军训时自己出糗的顺拐画面,精心剪辑成了一段充满自嘲与真诚的前导片。
他相信,真实的力量足以穿透一切伪饰。
“万人共读《少年中国说》”线上活动,他给这场直播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他期待着,那些曾被他们点燃过一丝火苗的人,会再次聚集。
直播开始的瞬间,前导片如约播放。
张野沙哑的声音响起,弹幕寥寥无几。
但随着桥洞读书会的画面切入,观看人数开始以一种不自然的速率疯狂攀升。
一千,一万,十万,五十万……数字像失控的野马,在屏幕左上角狂奔。
赵子轩的心跳随之加速,血液冲上头顶。
然而,当他将目光投向滚动的弹幕时,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
“正能量满满,为新时代点赞!”
“主播好样的,支持主流价值观!”
“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少年强则国强,感谢官方推荐的好直播!”
满屏的赞美,整齐划一,像复制粘贴出的军队,密集得看不到任何缝隙。
没有疑问,没有讨论,甚至没有一个错别字。
它们完美、标准,却毫无生气。
赵子轩感觉自己像一个站在巨大玻璃墙前的默剧演员,无论他如何声嘶力竭,墙的另一边都只反射出他自己的影子,并配上早已设定好的掌声。
三个小时,观看人数突破百万,弹幕刷新的速度快到模糊。
赵子轩的期待被这片虚假的海洋彻底淹没。
他试图在其中寻找哪怕一条真实的回应,一个熟悉的ID,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但什么都没有。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百万人交流,而是对着一台设定好程序的庞大机器,进行一场滑稽的独白。
“404寝室还是收手吧,别再带节奏了,害人害己。”
一条与其他“正能量”略有不同的弹幕一闪而过,像一根毒针,精准地刺入他最脆弱的地方。
它同样是冰冷的,却带着一丝伪装成“好意”的威胁。
赵子轩盯着屏幕,那跳动的百万数字像一个巨大的嘲讽。
他的手指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猛地伸出手,没有说任何结束语,甚至没有和任何人告别,狠狠地按下了“结束直播”的按钮。
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他一言不发,起身拉开阳台的门走了出去,任凭晚风灌入闷热的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