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圣地论道,你的文风,是异端!

周明志的拜访,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让水面下的暗流变得清晰可辨。

林凡在俊才馆中静坐了三日。

三日来,他闭门谢客,未曾踏出院门半步。

他像一个真正的考生那样,每日晨起读书,午后练字,将所有的锋芒与意图,都深藏于笔墨纸砚之间。

他知道,有无数双眼睛正透过这院墙,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表现得越是安分,那些人便会越是安心。

直到第四日的清晨,那名礼部的小吏再次登门,带来的,是一份来自国子监的拜帖。

“林公子,国子监祭酒王大人,听闻江南解元入京,特邀您往辟雍宫一叙,与监中诸位博士一同品评文章。”

小吏的语气比上次更加恭敬了几分。

国子监,大乾王朝的最高学府,天下文脉之源头。

国子监祭酒,更是士林公认的文坛领袖,清流之首。

得其邀请,对任何一个举子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耀。

这也是一道程序。

一道让新入京的顶尖才子,拜见山头,感受“文道正统”的程序。

“有劳了。”

林凡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拜访。

他换上了一身儒雅的青色长衫,没有过多的装饰,只在腰间挂着那枚青阳县的“平安”木牌。

国子监坐落于皇城之东,与翰林院遥遥相望,格局宏大,气象庄严。

马车停在监门之外,林凡抬头望去。

一座巨大的琉璃牌坊矗立在前,上书“贤关”二字,笔力雄浑,隐隐有文气流转。

牌坊之后,中轴线上依次是集贤门、辟雍宫、彝伦堂,两侧庑房廊庑环抱,古柏参天,绿荫如盖。

空气中没有街市的喧嚣与烟火气,只有一股混杂着墨香、书卷霉味和岁月沉淀的厚重气息。

这里,就是林凡在高坡上感知到的,那片“死水文气”的源头之一。

它磅礴,浩瀚,充满了历史的威严。

却也沉重,压抑,缺乏流动的生机。

一名身穿祭酒属官服饰的中年人早已在门前等候,将林凡引入其内。

穿过层层院落,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仿佛能倒映出千百年来,无数士子在此走过的身影。

四周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风吹过古柏的沙沙声。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规矩”与“传承”。

辟雍宫,是国子监的核心,天子讲学之所。

此刻,虽无天子,但殿内却已坐了十余人。

居于上首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瘦,一身绯色官服,正是当朝国子监祭酒,王守一。

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宛如一口古井。

其下,分坐着数位国子监博士,皆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林凡一踏入殿中,所有人的目光便齐齐汇聚而来。

这些目光,不像街头那些势力一般带着赤裸裸的审视与算计。

它们更像是老师在看一名学生,带着居高临下的考量,以及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

“晚生林凡,拜见祭酒大人,拜见诸位博士。”

林凡长身玉立,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